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高三毕业班教师会上,副校长讲话:被低估的教材力量——为何高分考生总在回归,而多数人仍在迷途?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VIP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本站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资料由老师投稿,公开渠道整理,网友上传,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THE END
高三毕业班教师会上,副校长讲话:被低估的教材力量一一为何高分考生总在回归,而多数人仍在迷途?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站在高考冲刺的关键节点,共同探讨一个被反复提及却始终未被真正重视的命题一一当无数考生埋首于书山题海时,为何那些顶尖学子总能拨开迷雾,坚守教材这片“根据地”?当各类复习资料层出不穷时,为何高考命题人始终将教材视为命题的“源头活水”?今天,我将围绕“回归教材”这一核心,从认知觉醒、实践路径、协同保障三个维度,与大家共同破解备考中的“舍本逐末”之困。一、迷途与正道:重新审视教材的战略价值(一)被误读的教材:从“基础载体”到“提分利器”的认知跃迁长期以来,教材在备考中遭遇三重误读:一是认为“教材太简单,配不上高考难度”,二是觉得“教材内容都懂,无需反复研读”,三是主张“资料比教材系统,复习效率更高”。这三种认知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我们在备考路上越走越偏。2024年高考成绩分析显示,我校考生基础题失分率高达32%,其中90%的错误集中在教材原文表述的理解偏差一一数学“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混淆,源于教材黑体字未吃透;语文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率居高不下,只因对教材注释的忽视;理综选择题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