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守“常”更要务“真”——破解五个“形式化”关键环节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教学常规:守“常”更要务“真”——破解五个“形式化”关键环节-教务资料网
教学常规:守“常”更要务“真”——破解五个“形式化”关键环节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9.919.9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教学常规:守“常”更要务“真”一破解五个“形式化”关键环节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不空谈理论,不解读政策,只聚焦一个我们每日践行却常存短板的领域一一教学常规。提及“教学常规”,不少老师或许心存疑惑:“这不是老生常谈吗?备课、上课、批作业,哪个老师不是日日在做?”但事实上,“做了”不等于“做好了”,“走过场”远不及“走进去”。近期通过听课、查阅教案作业及学生访谈,我发现诸多“看似落实,实则浮于表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针对五个最易形式化的环节,深入探讨如何让教学常规真正落地见效。备课:从“备教材”到“备学生”,让教案“活”起来多数教师的备课仍停留在“教材解读”层面:教案格式规范,教学目标、重难点、流程一应俱全,却对“本班学生何处易卡壳”“新旧学情差异”等核心问题视而不见。去年的教案改改日期便复用,集体备课沦为“主备人独角戏”,讨论环节流于客套赞许。真正有效的备课,需紧扣“学生认知”设计,逼自己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