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关于“好课标准”的发言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VIP会员免费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本站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资料由老师投稿,公开渠道整理,网友上传,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THE END
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关于“好课标准”的发言各位同仁:近期参与优质课评选,两天里听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十节课,既有老教师的课堂,也有新教师的风采。老教师们的课沉稳扎实,虽课件稍显简洁,却满含教学积淀;新教师们充满激情,善用AI等高科技手段吸引学生,课件设计更是美观大气。这十节风格各异、类型不同的课,让我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咱们日常教学中,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今天,我想结合这次听课体验,和大家分享关于好课标准的几点思考。评价好课,首先要学会“蹲下身”换位思考一一如果我们是学生,这节课能学到什么知识?能从老师的引导中掌握什么学习方法?会不会喜欢这节课、喜欢老师的讲解?能否专注听完三十五分钟?思维是被充分激发,还是被“填鸭式”教学填满?只有站在学生视角,才能真正读懂一堂课的价值。基于此,我认为好课应具备这五个核心特质:第一,精准把握教材、目标与重难点。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但教学绝不是“教教材”,而是要借助教材传递知识、启迪学生思维。一堂好课,必然是教师深挖教材、吃透内容的成果一一明确教学重点并突出,找准教学难点并突破,精准定位课堂目标。可现在有些老师备课,习惯先去网上搜教案,却忽略了自主研读教材的重要性。其实只有反复琢磨教材、深入思考,才能清晰知道这节课要让学生“习得什么”。尤其要强调,教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