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副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务实中育人心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中学副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务实中育人心-教务资料网
中学副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务实中育人心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9.919.9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中学副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务实中育人心各位班主任老师:今天站在这里,想先请大家回忆一个场景:当你走进教室,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是黑板上未擦净的板书,还是学生课桌上歪斜的书本?是后排同学躲闪的眼神,还是角落里堆积的杂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藏着班级管理的“密码”。上周我在初二(5)班调研,发现班主任赵老师有个习惯:每天早读前会用手机拍三张照片一一教室角落的卫生角、学生的桌面整洁度、黑板右侧的“每日目标”栏。她说:“这些细节就是班级的‘体温计’,能看出学生的状态,也能测出管理的温度。”教育是一门“于细微处见真章”的艺术。咱们每天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敏感又叛逆,脆弱又好强。你在班会课上强调十遍“要团结同学”,不如在学生闹矛盾时蹲下来听他们把话说完;你制定再多“不准玩手机”的班规,不如和学生一起约定“手机使用公约”。真正的班级管理,不是“雷厉风行”的管控,而是“润物无声”的浸润;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水滴石穿”的坚持。过去两个月,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细节故事”:张老师把后进生的错题本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旁边写着“这个思路很棒,试试这样优化”;李老师在教室后门贴了张“悄悄话便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